2009年1月17日星期六

人在面对压力与冲突时的反应类型分析





















就算是嚎啕大哭不肯吃奶的婴儿,面对面色焦急,千万百计的母亲最后也总是要屈服的。人不可能永远持续的面对压力和冲突,所以就会产生出逃避或应对冲突的策略,渐渐的这些策略形成了固定的模式,也就变成了人性格的一部分。

前面提到婴儿不爱吃奶,可能是因为她正心情不好,也可能她根本不饿,或者想吃母乳而不是奶瓶;而母亲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或是生病了,一定要她吃一点才放心。婴儿在百般挣扎后慢慢学会“认命”了。慢慢的,她可能会型成一种无责型(Impunitive)的性格。这种性格的表现是“认命”,错不已,也不在人,又不可避免,运气使然。他们逃避的方式是做出屈从的姿态,回避面对事态的严重性。例如一个人心里有意见,但是就是不说出来,因为他知道说出来就要面对冲突。

在有的家庭,大人认为小孩子犯了错误,就会对小孩子说:“你自己去反醒一下吧!”其实七岁以前的孩子思维方式尚未成熟,不会反向思维,就算是自己错了也会认为是别人不对。然而在这种环境下,慢慢的,他就会习惯把冲突的责任归咎到自己身上。这种性格叫做内责型(Intropunitive),面对冲突与压力的表现为懊悔、负罪感、自责等。最极端的表现为:自杀。

在与上面相反的环境下,可能会形成另一种外责型(Extropunitive)的性格。这种性格的人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或其他人身上,从而对压力和冲突表示愤慨。最为极端的表现为:杀人。

另一种类型是防御型(Defensive)。这种类型的人认为自己与外界都对冲突有责任,那么为了逃避冲突与压力,他们可能会否认压力的存在、寻找合理的解释,或者指出冲突与压力中的好处。

用两个维度可以清楚的区分上面四种类型。一个维度是一个人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外部因素的程度;另一个维度是一个人倾向于把责任归咎于自身原因的程度。上面四种类型是人们试图逃避压力与冲突时采取的策略,那么当人们试图应对压力与冲突时,也会有四种不同的类型:

不执型(Impersistive):对应无责型,低外因+低内因。期望时间和环境可以解决问题。通常都很顺从和有耐心。
自执型(Intropersistive):对应内责型,低外因+高内因。会自己采取行动来解决压力与冲突。
他执型(Extropersistive):对应外责型,高外因+低内因。期望他人采取行动或提出解决方案。
联合型(Interpersistive):对应防御型,高外因+高内因。会期望与他人一起来解决问题。

了解这些应对压力于冲突的类型会帮助我们站在对方立场上理解沟通对像的反应,从而更有效的进行沟通。虽然这些心理学上的知识不见得是leadership或coaching的必修课,但它的确会对有所帮助。我之所以写了以上这些内容和例子是受到了前一段时间一个关于leadership的课程的启发。很多具体的内容来源于一篇讲Role Stress的文章。

想想真是神奇啊,我们后天的性格在母亲拿起奶瓶的那一刻就开始形成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